人们把说英语(也就是英语口语)做过各式各样的比喻。这里我们把它比做照相吧。设想,我们看到一朵比较美丽的玫瑰花,想把它拍摄下来作纪念。人所共知的是,我们不会把镜头对准每片花瓣去照,而是退到一定距离,以便在取景器里能看到物件的全貌把母语的词一个一个地拿出来译成外语的人,就好比一个对准物体的每个部件照相的人。再设想,摄影的对象是外语的某个句法或词法形式。大家知道,语言里ZHUI追能感受到的部分是词汇。
「英语听力学习之路」以我个人浅薄的见解,英语听力听不懂可以被简单的分成两类。No.1种是很好练的,能较为快速的看懂听力文本里的内容,看见词认识,但听的时候听不出来。第二种比较麻烦,文本看不懂听不懂,单词句子稀里糊涂,主要靠蒙靠猜。我刚刚开始练听力的时候,就是第二种的情况。当时的我,正在做《新托福考试专项进阶》的中册。我能听懂大概,做对小部分题目,不过整体靠猜。同时,我看不懂听力文本里的单词和句子。1分钟的听力材料,从听完,做完题目,米青听细节,加起来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在艰苦学习一个月后,我觉得这个过程太痛苦了,所以,我决定,既然练得不开心也没效率!那就不练好啦!
珮文也不教你如何分析语法,特别是不弓虽调会用“从句”“介词”等说法啰哩啰嗦地说美语语法如何如何。要掌握好语法,必须走另外一条路。你会学习怎么管理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本能和如何发挥潜力,当然,你也能学会面对美语的比较正确的态度、思路和方法。助你怎么样用自然规律、以此升点儿你的美语学习成果和效率,把你要的美语学习结果拿到手还有两点必须得提。首先,在珮文学习时,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不在说语言的问题,而是在说心理问题、思路问题、价值观问题、生理问题、文化问题、肢体语言的运用、自我管理问题等。也许会觉得这些话题跟美语学习扯得有点儿远,好像没什么关系似的。我在此必须说,所有这些就是掌握美语的核心问题!
在十字路口我们看到红灯就停了。这种反应不需要大多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我不顾禁止的信号,就会引起事故,交通警会处罚我,我会招致生/掵危险”)。我们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而且遵循这种反射。先理解了原则,然后产生习惯,随之正确行动就成为自动的了。这种“行动规范”在外语教学法中有许多名气的名称。心理学上称之为“行动模型”。
现代词典已不仅仅用一些基本词义来“反映字宙”了。附有丰富的词汇搭配和典型例句的词条是相对“值得一读”的。词义及其使用规则在词典中是与其它词联系在一起列出的本好词典是一座宝库。词典里,不是孤立地而是通过各种上下文给词的。这使我们有可能想出更多新的形式来巩固记忆。同一个词在各种不同的搭配里出现多少次,它在我们意识里就反映多少次。词所在的句子是学习这个词的良好的意义模式。没有注明用法的词不是词,而是字母和音的堆积。但另一方面,不要把词义放在环境描述很完整的文里来记因为这样要记的东西太多,不会有什么成果。这样的劳动或是太机械,或是负担太重,以致时间和耐心都会不够。因此,请注意词典里提供的用词的模式。可以把它们抄在单词本里,一定要记下词的支配关系,前置词、后缀、词尾,只有通过它们,这个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才能和别的词连起来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给这些模式补充一两个其它词。
听是学外语必不可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外语是听会的。想象一下,把一个不懂英语的小学生或中学生扔到美国去,一年之后,他会说得很好。为什么?听得太多了,接受的语言信息量太大了。我们在国内没有这样的环境,但可以尽可能地为自己创造一个外语氛围。我们练听力的时候,可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His approach to the problems that had worried writers throughout the late seventeenth an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ies was intensely practical.(剑5, Test 1 passage 1)分析:本句的主句为“His approach to the problems was intensely practical”;“that had worried writers throughout the late seventeenth an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ies”为定语从句,做the problems的定语,关系词为that。
佩文外语相当注重实用性,能在现实的商务环境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才是实用英语学习的ZHUI追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所要求。除了在培训班的学习以外,我们还应该课下的积累,比如多阅读职场类的文章,可以自发地去上网找一些行业英语的相关资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