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德语的同学们常会羡慕那些已经能同德国人顺畅交谈的学习者,心中默念本座何日也修到这般境界。但是内行看门道,能够与母语者无障碍沟通无疑是一个炫酷的技能,但绝不能证明某人的德语就一定漂亮扎实。“读写永远是听说的基础。”后来我的个人学习体验证明此言不虚。语言用进废退乃是常识。而接触、运用德语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读写能力无论进步还是退化都比较慢,而听说能力则恰好相反。一个读写功夫扎实、内功深厚的学习者,其听说能力绝不一定弓虽,但他只要有心稍加练习,听说能力就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升点儿。与之相反,一个一开始就没有打好读写基础,只重听说实践的学习者,他的德语沟通能力在短期内可能很弓虽,可以和母语者侃侃而谈,但只要脱离语言环境几个月,其语言能力会迅速退步,而且很难捡回来。
学习德语的基本语法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能够理解层次更高的有逻辑的文章;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专门讨论,能够自由而流畅地进行交流。与以德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正常的对话来说都不太困难,而且可以在更广泛的主题范围内清晰、详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列出各种可能性的优缺点,还可以解决旅游时遇到的大多数问题,以简单有序的方式表达共同的话题和个人的兴趣描述希望和目标,并简要地讨论证明计划和想法。准确准确的发音在德语词汇记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进一步决定了考试的听说水平。是的,可以这样说,如果德语的发音基础建立得很好,一个单词的发音基本上可以反过来成为一个单词的原型。德语词汇在深入学习后必然会因为组合的存在而成倍增长。因此,在传统的英语学习中依靠传统的实践记忆只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果。佩文教育认为把发音和单词结合起来可以大大减轻背单词的压力。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练习更少的次数和增加语音对应来快速掌握一个单词。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跟妻子在一起,很难去只用德语交流或者多用交流。我妻子谈到我们俩说德语的情况时,说:“当我跟你用德语说话的时候,你的眼神好像就在说’你知道我听不懂,为啥还要用德语跟我讲,快、快、快,告诉我什么意思就好啦!”,嗯,说的没错。当她用德语跟我交流的时候,我脑子里就立刻蹦出一个备选方案:她可以选择用中文说啊!所以一旦她用德语,我就想逃进这个备选方案中;如果她不愿意,我就会不开心。相反,因为外公不会中文,就没有备选方案了,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去沟通了。
学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都是为了GUOji交流而设计的培训课程,因为这些语言具有在很多地方有很高的使用覆盖率,广泛应用于GUOji场合,未来,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更多的语言。当然不同地区的学科设置还需要具体的条件和学生的兴趣,学习德语可以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如果你喜欢音乐,流行音乐或古典音乐,学习音乐古典音乐界名人有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瓦格纳、斯特劳斯…德语界有许多名气的大师。
上中学、大学的时候,我们记笔记的时候的通常只会快速潦草的记下主要内容。但是如果再往里添加一些手绘的话,成果也相当好。因为画一些手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笔记内容。
要知道,德语是出了名的严谨(不好学),所以在决定开始学习之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作为一门规则性很弓虽的语言,学习德语需要记忆的语法规则会比较多,但是当你把这些规则都记牢之后,就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整个初中级阶段用功的程度就尤其重要,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后1350年-1650年为早期近代德语(Frühneuhochdeutsch)时期。1522年,在维腾堡大学担任神学教授的马丁·路德,萌发了根据希腊文原本译出一本德语圣经的念头,于是,他将新约译成了德语,12年以后译出了旧约他是不二之选个将全本圣经译成德语的人,而且致力于使其成为广大民众都看得懂的一本书,德语从此走上了语言统一化和标准化的道路。路德圣经所使用的德语方言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普及,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标准德语(Hochdeutsch/Standarddeutsch)的基础。
德文单词的硬或软首先不是取决于音的结构,而是取决于发音时的腔调,而后者又是语义和说话人的情绪所决定的。语言的美与不美,经常看其发音—婉转还是生硬,柔和还是尖厉。其它因素,如构词的灵活性,似乎不起作用。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喜欢俄语,我封它为不错的名。据说,黄金是比较高-贵的金属,因为只要用一小粒就可以压轧成直径为一米的薄片,而且还不改变它的大多特性。德语就是这种高-贵的、可塑性弓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