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学习的不二的初阶段,甚至在学前阶段,词典能促进思维。但此后它就开始走向反面,使您不会思考。可惜由于人类意识的惰性作用,我们常常用词典来代替思维。用词典简单容易,因而也会发展惰性:反正词典就在手边,何必去伤脑筋!
用外语说话时,我们自动地、本能地运用外比和内比这种本能活动使得掌握一门外语既易又难。如果不用外比法,则每一门外语都得当作第-语言,当作母语来学习。这你们也能想象得出,显然不是理想的解决办法。
注意英语写作练习,弓虽调听、说、听、都是正确的,而且经常阅读和写作也是必要的。但在训练结束时,不要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写作在英语学习中起着比较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你写一篇短文,你就必须考虑内容和想法,整理材料,安排层次,并思考单词。这是一项很好的过程,写作需要用更米青确的语言和表达,因为它可以被考虑和修改。这对提高语言质量比较有益。
您是否注意过,当您的朋友改说外语时,他的脸也变成“外国人的”了,如果说德语则是德国人的脸,说英语则是英国人的脸,学习外语时,听广播是掌握正确发 音极为重要的手段。我想,用不着说,其前提是必须自觉而积极地对待它。“仔细听听”我们所熟悉的每个音,比我们自己对它的想象长些还是短些,弱些还是弓虽些 。如果每次我们哪怕只是接近于掌握开始困难,然后是均衡的、有信心的提高。
在英语培训班不动脑筋,就谈不上学习。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词典能推动我们付出米青力,但后来就会把我们推上一条任人摆布的道路。在阅读书籍,记听课笔记,表达某一思想或翻译的时候,某个需要的词语一时想不起来或者对其意义没有把握,怎么办?不去查词典吗?不,当然要查啊!但是,要“会”查!绷带”这个词英语怎么说?我们的手会自然而然地伸向匈英词典(俄英词典,等等),熟练地一页页翻着,然后…,…懊恼地一拍前额:“啊,当然是ribbon”可是马上就会忘记掉。
在国内,英语或其他外语的朋友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文化的研究。当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在外语上时,他们可能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接触到成语和俚语。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习语和俚语可能会使你困惑,但是持续的接触会增加你对这些单词的理解,这样你就可以将它们融入你的词汇中。如果你正在学习英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成语或俚语,但你不确定他们的意思。